石景山区残联十年·蝶变——自强与助残系列故事(三)

  发表时间:2025-10-21 【字体:

 编者按:今年,是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十周年。为全面展现石景山区残疾人事业十年改革发展成就,石景山区残联特别策划“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 凝聚团结奋进力量”十年蝶变——自强与助残故事征集活动,通过讲述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生动展现新时代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和全社会扶残助残的文明风尚。值此,石景山区残联推出自强与助残系列故事,让榜样之光照亮成长之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北京市优秀残疾人工作者杨宇,了解他如何用基层十九年的坚守,成为残疾人的“贴心人”。

 

残疾人工作者(三)丨杨宇:解难题、办实事,做残疾人的贴心人

 

在鲁谷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45岁的残疾人工作者杨宇已经扎根基层19年。作为一名肢体三级残疾人,他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解难题、办实事,做残疾人的贴心人”的深刻内涵。 2006年刚入职时,鲁谷街道有700多名持证残疾人。19年间,杨宇亲历了残疾人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从手写残疾证到残疾人一卡通,从多次提交材料到“一网通办”,从普惠政策到精准帮扶。如今,鲁谷街道持证残疾人2324人,各类补贴政策如阳光般温暖着残疾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S[APOIF[PO

       
      
       
  “康复是基础,就业是根本,帮助残疾人树立自信、解决心理问题是关键。”这是杨宇多年的工作心得。2007年,他参与创建街道级温馨家园及职业康复劳动站,让辖区残疾人在这里学习技能、了解康复知识、进行心理咨询、免费看书、上网,从这里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为选购温馨家园和职康站里要用到的设备,他跑遍京西的家具店、电器城,货比三家,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商品信息。职康站建成后,面对智力、精神残疾人的康复劳动难题,他创新设计出劳动工序流程图,塑封好发到每一位残疾人手中,让残疾人既学会了制作,又保证了产品质量。2009年,职康站荣获“北京市残联先进职康站”称号。

在创建示范残疾人温馨家园过程中,杨宇和同事建立起7大类、22本活动训练档案,详细记录每位残疾人的训练情况、训练效果和家长评价,使温馨家园管理更加规范化。2008年,他们获得“示范温馨家园”称号,成为各街道学习的榜样。杨宇深知做好残疾人工作必须用心用情。辖区一位残疾人父母双亡,长期住在精神病医院。十几年来,无论是深夜还是节假日,只要对方发病或需要帮助,杨宇都是第一时间赶到。疫情期间,这位残疾人两次突发血栓,杨宇穿着防护服全程陪同抢救、治疗,在CT室里穿着铅服和帽子协助完成检查。在抢救室里,看着对方惊恐又无助的眼神,杨宇紧紧握住那双颤抖的手,轻声安抚。
        19年光阴流转,杨宇从一名协管员成长为社区工作者,从大专学历提升到本科学历,从一名群众发展为中共党员。他说:“只有切实为残疾人解难题、办实事,才能真正成为广大残疾人的知心人、贴心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杨宇用专业与温情搭建起爱的桥梁,让惠民政策的阳光照亮每个残疾人的心灵。(
石景山区残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