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康复专业守护,自助互助你我同行——北京市精神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志愿者试点项目

文章来源:康复部   发表时间:2025-07-29 【字体:

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精康融合行动”的通知》以及相关精神康复服务政策,推动北京市精康融合行动有效落地,北京市残联于20255月正式启动“精神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志愿者试点项目”,计划持续至11月。项目聚焦精神残疾人从“受助”到“助人”的路径转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精神康复服务模式。

项目面向全市遴选出20名康复基础良好的精神障碍者作为“种子志愿者”,完成108课时系统培训后,组建4支志愿服务小组,深入社区开展60余场康复服务,预计服务将超过2100人次。项目同步组建了一支由11人组成的专业支持团队,成员涵盖精神康复医护、心理治疗、社会工作等7类职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全方位支持。

S[APOIF[PO

图为20名志愿者培训

 

在前期阶段,项目通过问卷评估、访谈和能力测评,科学选拔志愿者,并由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社工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开展涵盖疾病认知、互助伦理、心理支持、活动策与督导划等六大模块的系统培训,帮助参与者提升自我管理与沟通能力,为后续转化为支持角色奠定基础。

S[APOIF[PO

图为活动策划专题培训

 

培训结束后,项目推动志愿者参与具体任务,逐步承担策划与组织职责。在专业人员督导下,志愿者围绕“心理沙龙、技能工坊、户外康复、家庭支持”等主题,设计实施多样化服务活动。每场服务前开展风险评估与需求调研,服务后及时复盘优化,实现能力与信心的持续提升。

S[APOIF[PO

S[APOIF[PO

 

图为志愿者正在进行活动设计

 

项目进入社区实施阶段,志愿服务小组依托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丰台区青塔街道、五里店街道等站点,走进3个社区,面向不同服务对象开展情绪管理、生活技能训练、社区融合、家属支持等多个模块的康复服务,服务内容更趋丰富,辐射效应持续扩大。随着服务深入,志愿者自身也在服务中不断实现“反哺式成长”,部分志愿者已经成为活动的骨干力量,他们通过带动同伴、激励自己,展现了精神残疾人能够成为社会支持力量的现实可能。

S[APOIF[PO

 

S[APOIF[PO

图为培训现场

 

项目不仅推动精神残疾人从被动接受服务走向主动参与康复,更通过“服务中成长、赋能中转化”的实践,展现了精神残疾人作为社会支持力量的巨大潜力。同时,项目在“自助互助”服务机制中揭示了“自我学习及转化”环节的关键作用,有效填补了精神康复服务形式中的空白,为实现“从接受帮助到提供支持”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截至目前,项目已顺利开展了66场康复服务活动,累计服务了854人次。未来,项目将继续扩展志愿者队伍,健全培训与督导机制,推动“自助互助”模式融入更广泛的社会网络,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残疾人服务体系贡献首都经验和智慧。

(供稿:延景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