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日启用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 60余款高科技产品集中亮相
2025年5月18日上午,北京市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科技助翼·自强筑梦”——北京市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启幕活动在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举行。中国残联和北京市政府相关领导,北京市残联主要领导、北京市民政局、海淀区政府等相关领导以及科技助残企业代表、残疾人自强模范代表等共计70余人参加活动。
图为启幕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夏伯渝、何川两位全国自强模范分享了科技助残成果应用感受,科技企业代表交流了科技助力残疾人美好生活的案例,4家科技企业向6名“科技助残产品体验官”颁发证书,所有领导和嘉宾共同见证北京市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启用。
图为科技企业为“科技助残产品体验官”颁发证书
北京市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设有“畅行、畅视、畅听、畅心、畅想”五个分区,现场展示了40余家企业和院校的60余种前沿助残科技产品,包括方便视障人士出行的电子导盲犬、盲用大幅面触觉显示器,帮助听障人士获取信息的同声传译字幕眼镜、手语交互设备,帮助肢体障碍人士出行的外骨骼机器人、眼动脑控仪,帮助心智障碍者康复的AI社交机器人系统,以及具前沿性的脑机接口技术和治疗眼病的基因药物等,响应了全障别残疾人对高新科技助残产品的需求。展厅注重无障碍环境建设,展品配有中文、英文、盲文简介,观众可扫描展品二维码,通过语音朗读和手语视频了解产品具体信息。
北京市残联主要领导在致辞中指出,建设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旨在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优势,打造集产品发布、展示、应用、反馈、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促进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与残疾人需求“零距离”,助力相关产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双向赋能。
中国盲协副主席、北京市盲协主席、全国自强模范何川在分享科技助残成果应用感受时表示:“AI技术势不可挡,这无疑将给更多残疾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人工智能技术将为残疾人装上‘千里眼’、‘顺风耳’和‘飞毛腿’,让每个残疾人都能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
图为视障人士体验电子导盲犬
自强模范夏伯渝分享了自己依靠假肢成功登顶珠峰的故事。他说:“最初我使用的假肢比较简陋,不可能让我去登珠峰,是科技的不断发展助力我最终圆梦,让我在69岁第五次攀登中成功登顶珠峰。我喜欢攀登,希望在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支持下,完成我攀登七大洲最高峰和探险南北极的计划。非常感谢北京市残联服务我们残疾人,特别策划建设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通过这些高科技产品能使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使我们对今后的生活、工作更有信心,出行更加便捷。”
图为肢体残障人士体验助行类科技产品
参加活动的助残科技企业、单位表示,感谢北京市残联为企业和残疾人之间搭建供需沟通的交流平台,今后将继续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在各级残联的带领下,持续在科技助残领域深耕与前行,让科技有温度。面向残疾人朋友需求,把解决残疾人服务领域科技难题纳入研发布局,用高水平科技成果造福广大残疾人,推动助残事业向更加普惠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让每一位残障朋友都能在科技的赋能下,拥抱更美好的生活。
活动现场,科技企业代表分别为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肢体障碍、心智障碍等残疾人颁发了“科技助残产品体验官”证书。未来,这些体验官将亲身参与科技助残产品的测试等工作,为后续产品优化升级提供宝贵意见。
图为肢体残障人士体验脑机AI轮椅
在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现场,肢体残疾体验官李女士正在体验脑机AI轮椅,该产品运用多模态脑机AI 技术,能精准识别大脑控制意图,实现轮椅多向运动控制。“我坐上这辆轮椅之后,仅需通过眼部运动,目光聚焦,无需肢体动作,就能实现轮椅的前进、后退、转向等操作。它反应灵敏,充满了科技感,方便上肢有障碍的肢体残疾人和渐冻症患者等人群”,李女士表示。
视障人士王先生体验了在一款电子导盲犬的引领下过马路。他说:“这款电子导盲犬领着我过马路时,通过语音提示和震动反馈,帮我顺利避开行人、找准方向。让我感受到科技对视障人士的关怀。”
视障人士黄女士在现场体验了一套盲杖和助盲眼镜配合使用的智能导盲设备后激动地告诉记者:“我觉得这款产品对于我们视障人群来说非常有帮助。场景识别能够快速地让我们知道眼前的景象,包括文字、图像等,求助模式可以在我们遇到场景识别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求助在线志愿者。这套设备还配有精确的导航系统,大大提高了我们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图为视障人士现场体验助视类产品
听障人士陈女士体验了同声传译字幕眼镜、译语手语翻译官、无障碍交流AI透明屏等多款助听类产品。陈女士对“译语手语翻译官”设备印象深刻,她表示:“这个手语翻译设备操作便捷,能快速将常见手语动作转化为文字,可大幅缩短沟通耗时,提升交流效率。”
图为听障人士了解助听类产品
据了解,近年来,在中国残联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北京市残联立足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以科技创新重塑助残生态。市残联高质量承办了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首个科技助残论坛。市残联加快促进高科技辅助器具产品应用推广,出台覆盖全障别、全生命周期残疾人辅具补贴政策,搭建“互联网+”辅具综合服务平台,将AR字幕眼镜、智能假肢等一批高科技产品纳入补贴目录,帮助47万残疾人足不出户申请辅具122万件,受邀在世界卫生组织总部作交流。
下一步,市残联将以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建设为新的起点,深入贯彻《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指导意见》,坚持融入大局,推动科技助残纳入相关科技计划,助力进一步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力度。坚持需求导向,依托展示区,建立科技助残成果动态发布和残疾人使用体验反馈机制,让技术创新始终回应残疾人的急难愁盼。坚持场景赋能,畅通科技助残渠道,为科技创新成果在残疾人工作领域应用创建更多场景、提供更多支持。坚持普惠共享,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纳入政策补贴目录等方式,让更多残疾人共享科技创新成果。
(供稿:宋英英 王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