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8  >  2018年第四期

残疾预防 刻不容缓

  发表时间:2018-08-23 【字体:

  8 月25 日是第二个全国残疾预防日。当前,中国0-6 岁各类残疾儿童167.8 万人,每年新增残疾儿童20 余万人,每个数字背后都涉及到1 个或者几个家庭,残疾孩子将给家庭带来巨大压力和痛苦,残疾预防刻不容缓。

  0-6 岁的儿童出现问题,越早发现越早干预,康复效果就越好,这个年龄段的康复又被称为抢救性康复。为了帮助家长及早发现问题,我国在2009 年就颁布施行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对新生儿的一些疾病进行筛查。又在2013 年出台了0-6岁儿童残疾筛查的工作规范,将视力、听力、肢体、智力和孤独症五类残疾列入筛查范围。2017 年将0-6 岁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筛查纳入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儿童免费健康体检中。不同地区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更加全面完善便捷的多级筛查诊断和康复救助制度。

  目前,全国各省市根据当地不同的经济情况,对0-6 岁的残疾儿童康复都有不同程度的补贴,大部分都需要持有残疾证或残疾诊断证明享受补助政策。0-3 岁的儿童,由于年龄小,正在发育过程中,一些残疾病症没有办法给予明确的诊断,孤独症,也就是自闭症,就是一个难以诊断的典型,针对这种情况北京市残联从2013 年开始就制定出台了《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服务办法实施细则》,规定未办残疾人证但持有发育迟缓证明的3岁以下儿童,无论家庭经济收入状况,都可以按标准享受康复补贴。

  为此,北京市残联理事长吴文彦接受了央视焦点访谈记者的采访,她说:“因为零到三岁的孩子有很多不确定性,还在成长过程中,所以从抢救性的康复角度来讲,这部分零到三岁的儿童,如果没有确诊,或者不愿意办残疾证,我们也把他们纳入我们的服务范围,让他们享受和其他有证的残疾孩子一样的应有的基本公共服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