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3  >  2013年第一期

低调与低头

  发表时间:2013-05-29 【字体:

◎ 闫根旺

  

  大年初三,看了一期郭德纲主持的《郭的秀》专访赵本山的节目。节目中赵本山宣布退出小品界的说法,到没怎么让我吃惊,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退出不退出只是时间的问题,倒是赵本山说出的低调与低头的一番话语令人深思。“这是一个低头的年代,是真心哈起腰来,把自己交给观众的时代。我们都是到了应该低头的时候,谦虚不是一件坏事,低调也不是一件坏事,我觉得低头更不是坏事。”满头白发的赵本山说出此话时,真可谓语重心长,发自肺腑。

  低调是什么?是不放弃原则的一种做人的风度与气魄,也是一种谋略与智慧,更是一种处世的姿态。低头是什么?低头则是对局势判断后的一种做法,既有人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的无奈,也有受辱胯下审时度势的大智若愚。真正懂得低头的人,才能够参透人生,坦然面对是是非非,将琐碎的烦恼赶出心扉,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毫无羁绊地感受人生的美好。低调与低头,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区别之分。低调是做人的智慧,低头则是做事的技巧,正所谓“做人要学会低调,做事要懂得低头”。

  记得有一个故事讲:一老僧低头见一蝎子掉到水里团团转,决定用手捉它上岸来救它,于是老僧哈下腰来去救蝎子,谁知一碰,蝎子猛烈地蛰了老僧的手指。老僧无惧,再次伸出手打算把蝎子捧出水面,岂知又被蝎子狠狠蛰了一次。旁有一人说:“它老蜇人,何必救它?”老僧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爱是我的天性,我岂能因为它的天性,而放弃我的天性。”这个故事看似和低调与低头没什么牵连,其实细想起来,其中却也蕴含着低调与低头的哲理。老僧倘若趾高气扬,高调无比,就不可能去关注蝎子的生死,也不可能被蝎子连蛰两次,还施以援手。这源自于他对爱的追求,他没有作秀,而是不因蝎子的天性,而放弃自我的天性。这就是老僧在受到伤害时也不肯放弃的做人原则。他哈腰也好,手捧也罢,在被蛰两次的情况下,最终达到了救蝎子生命的目的。这个故事不就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低调做人,低头做事的例子吗?

  地低能纳海,人低可成王。心中有真爱,善行爱无边。我们不都是能够做出惊天伟业的高人,但我们可以做一个爱他人,想得开,重谦和,能宽容,能忍让,放得下,活得平和的人。因为,懂得低调与低头的人,心里才能装得下满满的幸福。这也是我从赵本山低调与低头一番话语中得到的最大收获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