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3  >  2013年第四期

残健携手 同铺残疾人生活幸福路

  发表时间:2014-03-26 【字体:

   

  ——石景山区残工委工作纪实

  ◎ 刘会生

  2013年5月19日是第二十三次全国助残日,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帮扶贫困残疾人”。在残疾人朋友欢度节日之际,在石景山区残疾人事业已步入发展的快速轨道之时,我们不能忘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怀,不能忘记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各界伸出的援手、献出的爱心,更不能忘记曾经给予残疾人帮助并依旧帮助残疾人的人们。

  石景山区残联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残工委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热心帮扶下,我区已初步建成了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了残疾人工作的长效机制,残疾人生活越来越幸福。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为了加快残疾人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改善残疾人民生,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成立了由37个政府部门组成的区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区委书记荣华先后六次到区残联和相关部门调研,区长夏林茂对残疾人康复大楼立项建设和机构编制等工作非常重视。每逢元旦、春节、助残日等节日,区四套班子领导都到残疾人家中送温暖、送祝福,使残疾人的心中充满了温馨。

  就业平台增收入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残疾人与健全人共享阳光的基石。为了帮助残疾人就业,区残联联合人力社保局采取残疾人大型专场招聘会、职业指导讲座、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大赛等举措,搭建残疾人就业工作平台,为他们就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鼓励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区工会和区妇联也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搭建就业平台。京加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山姆会员商店等近百家企业积极招聘残疾人,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十二五”以来,有495名残疾人经过各类培训取得了职业技术证书,提高了劳动技能和就业水平;23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审核征缴工作上,区地税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区残联等部门组成石景山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审核征缴工作协调小组,形成联动机制,简化了用人单位办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手续,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入库。 

  

  维权平台促保障

  

  近年来,我区相关部门为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做了大量工作。石景山区法律援助中心自2003年被司法部和中残联命名为残疾人维权示范岗以来,为近千名残疾人办理案件1331起。区住建委在解决残疾人住房问题上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近一年来,就为 141 户146名残疾人妥善解决了住房问题。2012年,为落实《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办法》,区市政管委、商务局、交通队与残疾人驾驶员、停车场管理人员代表共同在星座商厦举办了残疾人免费停车政策宣传活动,全区的所有停车场前都设置了残疾人免费停车位。

  在两年的时间里,1.4万余名残疾人办理了二代残疾证,此项工作得到了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区公安分局和各街道社区的大力支持,石景山医院、五里坨精神病院、区妇幼保健院承担了全区的残疾鉴定工作,通过共同努力,这项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康复平台添活力

  

  区委、区政府为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成立了石景山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将康复工作纳入区卫生局、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区残联等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之中,形成以北京康复中心和6个区级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等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石景山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为主体、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心理疏导、康复护理、知识普及、亲友培训、训练指导、辅助用具供应及咨询转介等多种康复服务。3万多名残疾人享受着全方位、多层次的康复服务。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区妇联、区妇幼保健院、区残联等相关部门积极做好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工作,开展婚前教育和孕前教育,健全出生缺陷干预体系,建立儿童残疾筛查、诊断、干预和康复服务网络。利用媒体开展与残疾人康复工作有关的公益宣传服务,广泛开展“爱耳日”、“爱眼日”、“精神卫生日”等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和残疾人的自我保健和康复意识,加强劳动保护、交通安全、慢性病防治、老龄化问题应对等工作,减少各类致残事故的发生。

  

  宣文平台展才华

  

  为了弘扬人道主义精神,营造良好的扶残助残氛围。区委宣传部大力开展扶残助残宣传工作。区电视台每年制作57部专题片,拍摄新闻近百条;《石景山报》每年制作专版12个,刊发新闻近百条;区残联网和区政府网站也相应进行宣传报道。同时,积极与有关媒体沟通,宣传报道我区残疾人工作,促进了我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在残疾人文体工作上,区文委、体育局及下属文化体育表演团队,在区残疾人活动中心、街道残疾人温馨家园、社区活动站三级文体活动服务平台上,积极为我区开展适合各类残疾人特点的文体活动伸出援手,提高了残疾人文体团队基本水平。

  社区平台扫障碍

  

  社工委整合多个部门资源,从政策、资金和资源上扶持残疾人社会组织发展,并在管理上对我区的三个民办康复机构进行扶持。

  各街道大力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积极筹集资金,建立了街道级“示范残疾人温馨家园”。使我区每个街道都拥有了为残疾人就近就便提供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

  为了使温馨家园的活动丰富多彩,八宝山街道与周边的眼科医院、国际广播电台等社会单位结成共建对子,为残疾人开展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五里坨街道利用军民共建的优势平台,与部队建立了互帮对子;广宁街道发动社区志愿者与温馨家园的残疾人签订了帮扶协议;古城街道与金四方国际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加工生产锦盒制作的职业康复劳动项目,在满足职业康复劳动需求的同时,搭建起残疾朋友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

  在区规委、区建委和区市政管委等单位大力协助下,我区对2100余户残疾人家庭、45个政府部门、65所学校和6所医院,以及全区商业服务和旅游场的出入口、卫生间、扶手等设施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对1171处道路路口坡化,建盲道118公里。区残联联合区规划局不仅完成了300户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工作,还进入了民族养老院,为养老院的洗澡间、卫生间安装了无障碍设施,方便入住老人的生活。

  

  社会平台创和谐

  

  区教委与区残联联手,让残疾人和健全人共享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一是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或上门走访的方式,提高残疾人家庭对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增加特殊教育经费,加强培智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特别是提高了特教老师的工资待遇;三是制定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相关政策,对接收残疾儿童少年的学校予以奖励,对拒绝接收的学校进行处罚;四是采取多种形式让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轻度残疾儿童与周边学校建立入学机制,实现就近入学;对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进行辅导;对多重残疾儿童少年采取康复与教育共同进行的方法。

  区教委多年来大力开展“扶残助学送教上门”活动,对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实施扶残助学,帮助贫困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或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区培智学校为20名重度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活动。通过这项活动使5名残疾儿童重返学校。这20名儿童还全部纳入学籍管理,使残疾儿童与健全的孩子一样享受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志愿者扶残助残已成为我区一道靓丽的风景。北方工业大学的志愿者为我区残疾人送教上门已坚持五年,而且一届传一届已成传统。丰辰加油站的近百名志愿者在奥运会、残奥会、聋人足球赛等大型活动中帮扶残疾人,帮助他们圆梦展才华。“十一五”期间,区少儿图书馆等95个扶残助残先进单位和112名先进个人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表彰。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回眸过去,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残工委成员单位的齐心努力下,残疾人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残疾人最直接、最关心、最迫切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和改善。展望未来,要实现残疾人“就业有保障,康复有条件、在家有照料、出行无障碍”的工作目标,更需要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的真心实意,真抓实干,真诚付出,谱写出我区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