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宪出席2010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国际康复博览会)开幕式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共同主办的“2010 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国际康复博览会)”于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新宪,副理事长孙先德以及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有关部委和北京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12月3日举行的博览会开幕典礼,并为博览会剪彩。中国残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理事长王乃坤,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汤小泉、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副理事长程凯等领导在博览会期间出席有关活动并观看了展览。
开幕式后,王新宪、孙先德等领导同志参观了展览。王新宪指出,辅助器具可以帮助残疾人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疾人对高科技辅助器具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这既需要有关部门对辅助器具产品的研发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也需要具有高科技研发能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到辅助器具产品的研发中来。他强调残联是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服务的组织,更了解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在做好辅助器具服务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科研研发能力,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他要求辅助器具的研发要注意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弥补自身生产研发能力的不足。
孙先德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残疾人因为生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在生活、学习和工作时面临困难。辅助技术作为补偿和改善残疾人功能的重要康复手段,能够帮助他们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生活参与能力,在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残障人士找回自主生活的尊严,享受贡献社会的满足和愉悦。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辅助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日新月异的辅具技术走进了残疾人的生活,帮助他们克服障碍,重归社会主流。我国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注重社会发展,十分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确定了2015年“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奋斗目标。各级残联在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一大批残疾人的状况得到了改善。推动辅助技术发展,服务残疾人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共识,涉及支持残疾人辅助器具的研发、生产政策正在逐步完善,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建设已经纳入国家相关规划。
据博览会组委会介绍,为了普及知识,交流信息,博览会期间还举办了“第二届国际低视力康复论坛”、“中意假肢矫形器康复论坛”、“国际人工耳蜗重建听力论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残疾人康复工作者及管理人员现场介绍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今年的博览会上,参观者有机会亲自体验七千余种先进的辅助器具,以及医疗康复和护理设备。其中百余种辅助器具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上都是首次亮相。在展会上,不仅可以看到多种科技含量非常高的轮椅、来自日本的高智能电子读书器和多种高科技特殊食品、来自丹麦的特制健康座椅,还可以看到众多大品牌汽车公司,如丰田、日产等,现场演示残疾人自驾车和承载残疾人、老年人的特殊福祉车辆和改装和使用,可以看到用高科技材料制成的可随意弯曲的餐具和超高承载能力的便携坡道,也可以看到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头控鼠标。展会展出的产品具有适用性强、科技含量高、品种齐全等特点。此外,展会不仅限于多种新奇高效的辅具,同时也包括多家从事研发、教育和服务的公司和机构展示其最前沿的科技和理念,使软件和硬件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福祉事业串联成一个高效、全能的产业链,为残疾人和老年人提供一个全方位的辅助器具服务平台。
来源:中国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