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能成为时代的精神坐标丨第二届全国自强模范典型事迹
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
朱彦夫,14岁参军,历经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参加上百次战斗,1950年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身负重伤,双腿膝盖以下、双手手腕以上截肢,失去左眼。1957年返乡担任村支书25年,带领村民整山造田、打井找水、修路架电,实现脱贫致富。离任后,朱彦夫用残肢抱笔历时7年创作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男儿无悔》。他倾尽积蓄帮助3000多名残疾人就业创业,严格教育子女“不做特殊公民”,获得“人民楷模”“感动中国人物”等荣誉,被誉为“用极限人生诠释信仰力量的钢铁战士”。
著名作家
史铁生,21岁时因双腿瘫痪被迫坐上轮椅,后又罹患尿毒症,依靠透析维持生命。面对命运的残酷打击,他选择走上文学道路,在《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作品中深刻探讨生命意义。史铁生坚持写作40年,创作了20余部文学作品,荣获鲁迅文学奖等。史铁生以超越苦难的智慧与豁达,诠释了“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的生命境界。
中国残联理事
杨洋在4岁时因药物中毒导致神经性耳聋,从此陷入无声世界。她凭借顽强毅力,通过读唇语完成学业。成年后,她通过人工耳蜗手术重建听力。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她深入基层调研残疾人需求,长期呼吁构建无障碍沟通环境,倡导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建设。她也成为残疾人通过教育、科技与社会支持实现人生价值的典范。
残疾人运动员
宫宝仁,8岁时因触碰高压电失去双臂。他以惊人毅力克服身体障碍,学习生活技能,坚持求学。16岁开启游泳运动生涯,在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上打破男子SB7级100米蛙泳世界纪录夺冠,并在国内各项游泳大赛中夺得数项桂冠,被誉为“无臂蛙王”。退役后,宫宝仁克服资金短缺创办养殖场,安置残疾人及家属工作,免费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120余名残疾人,其中20多人成功创业。宫宝仁以自身行动激励残疾人自立自强,助力他们融入社会。
天津长亭假肢公司总经理
孙长亭少时主动报名参军,在军事作战中失去左腿。他以“单腿走出双腿人生路”的信念走上运动赛场,在1992年巴塞罗那残奥会标枪决赛中,打破世界纪录夺冠。退役后,孙长亭创办假肢公司,赴国外学习先进技术,建立以残疾人为主的员工团体,培养残疾人技术骨干,励志“为残疾人做最好的假肢”。孙长亭“从战场到赛场再到商场”的三次跨越,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强者精神。
残疾人运动员
侯斌9岁时因意外失去左腿,作为运动员,他蝉联亚特兰大、悉尼、雅典三届残奥会跳高冠军;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单腿攀爬39米点燃主火炬,震撼世界。转型后,他作为残奥大使,在联合国青年大会等国际舞台演讲超1500余场,发起“再站起来”公益项目,为汶川、雅安地震截肢儿童配装假肢。他还挑战极限,成为首位登陆南北极的残奥冠军,在极地破冰游泳,用行动展示生命无限可能。
河北省肥乡县曙光学校创始人
刘卫昌,幼年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右腿致残。1991年,创办曙光学校,初期接收7名失学儿童,后发展为拥有2500余名学生的民办学校,设立聋哑特教班,累计帮助330余名失学儿童和82名听力残疾学生接受教育。2003年,他创办园林绿化公司,种植苗木超万亩,带动2300多户群众致富,并创建18个残疾人扶贫基地,帮助300余名残疾人就业。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持续关注农村教育、残疾人就业及养老问题,提出多项民生提案,践行“奋斗改变命运”的人生信念。
高级工艺美术师
夏淑君,幼年因病导致下肢残疾,以非凡毅力投身紫砂艺术领域,逐步成长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其作品以仿生花器见长,如《荷塘清趣》《葫芦提梁》等,巧妙融合自然意趣与紫砂工艺,多次斩获国际大奖。她长期资助残疾儿童,累计捐赠近百万元;关注残疾人技艺传承,创办工作室培养百余名学生,助力紫砂艺术代际发展。
高级设计师
洪泽幼年因病导致听力言语残疾,但以顽强毅力突破命运桎梏。她毕业于长春大学工艺美术系,成为我国首位聋人玻璃器皿高级设计师。1992年,她只身赴上海浦东创业,从基层刻花工起步,凭借卓越的艺术天赋和不懈努力,设计出700余种玻璃艺术品,其中“百福图”花瓶、“百年奥运火炬”等作品广受赞誉,并获5项外观设计专利。她创办“洪泽艺术工作室”,推动艺术与商业结合;担任上海市聋人协会副主席期间,致力于残疾人职业培训与权益保障,为聋人群体搭建沟通桥梁。
残疾人运动员
曹前明12岁时因意外失去双腿。1983年,在全国残疾人体育赛事上,他斩获游泳项目两枚金牌。次年,他参加纽约残奥会,勇夺男子A级200米混合泳和100米蝶泳两枚铜牌。赛场外,他积极推动残疾人权益。1992年,他作为四川省政协委员提交允许残疾人驾车的提案,历经多年努力促成2010年C5驾照政策落地,并成为全国首批获得残疾人专用驾驶证的残疾人驾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