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自强典型和助残先进

我们的榜样(一)自强人物 从受助到助人 唐占鑫助残之路

来源:北京残联 发布日期:2025-05-13

编者按:晨曦初露,善意奔涌。全国助残日作为我国首个助残专属节日,承载着党和国家的关怀,凝聚社会力量,彰显文明担当。2025 年 5 月 18 日,第 35 个全国助残日将至,三十五载见证残疾人事业从起步到腾飞。值此,北京市残联推出系列报道,展现事业成就,致敬奋斗精神。今天,让我们走进自强典型唐占鑫的世界,一同聆听她在逆境中破茧成蝶、以自强不息之姿绽放生命华彩的动人故事 。

图1

“生命只有一次,凌霜绽放也不失精彩。” 北京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负责人唐占鑫,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这句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

图2

2004 年,刚在德国修满硕士学位的唐占鑫,因一场意外车祸导致脊髓神经严重受损,下半身彻底瘫痪。面对生活的重创,她曾一度陷入绝望,但骨子里的坚韧让她决心与命运抗争。唐占鑫曾感慨:看到父亲日渐苍老的面容,“那一刻,我下定决心要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 此后,穿脱衣服、上厕所、做饭…… 唐占鑫从头学起,最终基本实现了生活自理。

康复期间,唐占鑫逐渐将目光投向了与她有着相似遭遇的脊髓损伤群体。2013 年,唐占鑫联合其他脊髓损伤者积极呼吁,推动北京市将一次性卫生护理用品纳入残疾人辅助器具保障政策,让脊髓损伤者能够免费领取纸尿片、纸尿裤等必需品,极大减轻了这一群体的经济负担。

她谈及此事时说道:“我已经走出了困境,还能为伤友们做些什么?既然看到了问题,就要努力去改变。” 次年,她毅然辞去外企高薪工作,创立了脊髓损伤者 “希望之家”,为重度肢体残疾人搭建起互助平台。

图3

图4

“我们的使命是创造友好环境,协助脊髓损伤者全面健康发展参与社会、发挥潜能,并最终造福所有的残障者。”唐占鑫自豪地表示。

为帮助伤友掌握生活技能,唐占鑫带领团队耗时两年,编写完成中国第一本《脊髓损伤者生活自助手册》,并免费发放给需要的伤友。在 “希望之家”,她耐心教导伤友学习日常生活技能,从穿衣、如厕到上下床,一步步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

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希望之家” 不断发展,助力 900 多名伤友实现生活自理,为 2500 多名残疾朋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 700 多人实现灵活就业,让他们重新找到生活的价值。

图5

图6

“希望之家” 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培养专业无障碍督导员,在 2022 年残奥会期间督导 3000 多个无障碍点位,为赛事顺利举办提供保障;编写《北京 2022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残疾人服务知识手册》,为赛事无障碍服务提供专业指导。唐占鑫表示:“当运动员在赛场上为国争光时,我们用另一种方式为这一盛事增光添彩,希望更多人为我们的努力而喝彩。”

为帮助重度残疾女性就业增收,唐占鑫创新探索手工制作之路。她们制作的绒线编织、掐丝珐琅等手工艺品,不仅让残疾女性月收入过千元,更登上了国际舞台。

图7

图8

“希望之家” 参与制作了北京冬残奥会颁奖花束 “荣耀之花” 等重要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国残疾女性的精湛技艺。

图9

图10

2023 年,“希望之家” 被授予全国首批 “美丽工坊” 挂牌机构。唐占鑫感慨道:“起初人们对残障人士大都只抱有同情之心,如今全社会在努力创造平台,让残障人群能够不断提升能力,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图11

希望之家的“北京模式”,被中国残联推广至全国,她带领团队在 32 个省区市培训 400 多名骨干伤友,将爱心与专业传递给上万名残疾人。唐占鑫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不屈的精神,用实际行动为残疾群体点亮希望之光,成为中国助残事业的一面旗帜,激励着无数人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