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5  >  2015年第四期

读《红高粱家族》 感受那段不能忘却的岁月 ——读《红高梁家族》随笔

  发表时间:2016-07-26 【字体:

◎刘会生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我又读了两遍莫言的成名作《红高粱家族》。在感受莫言“魔幻现实主义”魅力的同时,又多了一份凝重。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为什么被东边小岛国日本蹂躏14年,正走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国如何避免这一悲剧的重演。莫言以文学的语言、用文学作品的魅力进行了诠释。

  《红高粱家族》这部27万字的小说是莫言正值31岁血气方刚的年龄时的作品,通篇贯穿着民间抗战的主旋律,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抗击外敌的民族精神,这是我读这部小说的第一个感受。

  小说通过“我”的叙述,展现了抗日战争年代“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上演的一幕幕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故事。爷爷、奶奶、父亲、姑姑等先辈,奋起抗击残暴的日本侵略者。这支抗日的主力军既不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也不是国民党领导的军队,而是民间自发组织的一支游击队。他们没有受过军事训练。作战工具杂乱无章:土炮、鸟枪、老汉阳步枪、农具都派上用场,铁耙也能摆出连环挡鬼子,更可笑的是想出这计谋的是从未有过作战经验的小脚女人“我奶奶”。但就是这些手拿原始工具的人,狙击了武装到牙齿、齐装满员的日本军汽车队,烧了敌人汽车,击毙鬼子一少将和十几名鬼子。他们舍身忘死地与日本人拼命,因为鬼子进村强抓民伕为他们修公路,将无辜的罗汉大爷残酷地剥皮抽筋而死,强奸二奶奶,更主要的是他们将既将成熟的口粮——红高粱全部毁掉,使他们无法生活。在外敌面前,乡亲们摒弃前嫌,团结一致,历经14年持久战,战胜了东洋鬼子。在哺育生命的红高粱黑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张扬生命的自由。以生命的辉煌,表现了民族生命意志的强大和不可战胜。

  接地气,敢于揭我们民族的疮疤,用文学语言和故事情节探寻大中国被日本欺负14年的原因是我阅读此书的第二个感受。

  在作战过程中,这些没经过军事训练,使用原始武器连准军人都谈不上的人们抗衡用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日本军队,这种强烈的对比,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落后和愚昧;主人公余占鳌更是个正义与野蛮并存的人。他为了个人恩怨报仇雪耻,苦练枪法,将土匪一网打尽。县长曹梦九用推理断案,用鞋底子做刑具,让人啼笑皆非;戴九莲的父亲为了挣钱,不顾女儿的前程,不惜将女儿卖给患有麻风病的单家独子;土八路,响马,冷队长处于不同的意识形态政党之下,代表了各自不同的利益,铁板会在被土八路袭击,而后又被冷队长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被抓。都是临庄的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不是沾亲就是带故,为什么弄到现在这个地步?小说中的人物在反思,同根同祖的人为什么会这样残忍的敌对?当时整个中国也是历经十年内战,几乎耗尽了当时的国力。

  更让人恨之入骨的是为了活命和钱而出卖灵魂、卖国求荣的汉奸,程军师等人领着日军炸了村中12个草鞋窨子,村里四分之三的男人被炸死。出卖情报、离奸瓦解抗日武装,使说好的三支队伍合击鬼子,变成了余司令一家的孤掌难鸣。由此联想到,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赵登禹之所以为国捐驱,就在于汉奸将他们撤退的路线提前告诉日军,使日军提前埋伏好伏击了他们。莫言的作品给人一种残忍的力量,撕去了文明社会中温情脉脉的面纱,直接剥开战争、死亡、情欲外面的画皮,展现最残酷的一面呈现给读者。今天,我们如何加强法制,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小说之所以被译为二十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不仅在于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魅力。小说穿插了“我爷爷” 和“我奶奶”惊世骇俗的爱情传奇,使得小说更像是一种“野史杂说”。其次是叙述的方式民间化。莫言惯用或隐或显的说书人模式,使读者清晰地保持着与作品的距离,而叙述语言的民间化,也会深深吸引读者。“我”父亲在去打伏击战的路上回想起抓螃蟹的季节,那是“秋风起,天气凉,一群群大雁往南飞。”我奶奶说话更是民间味儿十足,挽留罗汉大爷说的是“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鱼面看水面”。

  莫言在小说中,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既诙谐幽默又令人掩卷思考。他赋予红高梁以生命,打造的人狗大战,以及具有传奇色彩的余司令与戴九莲的爱情故事,都有很吸引人的看点,用《纽约时报》评论的话说:“通过《红高粱》这部小说,莫言把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 《红高粱家族》已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文学中的奇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