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5  >  2015年第四期

弘扬国粹乐晚年

  发表时间:2016-07-26 【字体:

◎ 黄 安


  军旅习作

  提到我学习和写作古体诗词的事儿,的确与国粹有关,但说来话长。回顾1949年春,我已是湖南某校的高三学生,因面临考大学,当时十分重视古代诗文的知识积累。我已背诵十余篇古文和四五十首诗词,懂得了一些诗经和楚辞,唐诗宋词和元曲等知识,对何谓国风,绝句,律诗和对联等,都有所了解。这些都是华夏祖先流传下来的瑰宝,即国粹。那时普遍认为,做一个有知识的中国青年,就必须有这方面的文化素养。

  那年三四月间,湖南境内游击队活跃,我校已掀起反贪污的学潮,我随即参与其中。那时,我在一位进步教师的引导下,到校外一户农家小院,读到了《新民主主义论》、《革命烈士诗抄》等书,我惊喜异常,顿开茅塞。烈士们不怕死、不怕坐牢的坚定信念,为革命浪迹天涯的豪情壮志,更使我心潮澎湃。有些短诗,我至今记忆犹新,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以及“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做楚囚。”等这些不单是直接激励我投身革命的号角,还让我认识到现代人写古体诗,同样有着感人肺腑的魅力,也是我日后从事习作的范文。

  当年8月,湖南宣告和平解放,我即在长沙参军,从这时起,到1954年秋,我一直在“四野”后勤部队学习并工作,投入了解放全中国和抗美援朝的洪流。与此同时,我的业余时间多在图书馆度过。欣喜地阅读了毛主席建国前的诗词,还有艾青、臧克家等作家的新诗,使我眼界大开,思路更广,增添了习作的勇气,开始采用古体诗和新诗同时进行创作。因有些诗词获得部队领导的赏识,让我走上了宣传战线。

  这时期,我曾在抗美援朝中头部负伤,伤愈后,转调人事部门任职。在安置各地转来的人员时,我根据他们不同特点,分别进行思想工作。有的用烈士诗抄启发他们胸怀祖国,或用岳飞《满江红》中的名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鼓励他们以事业为重,不要计较个人得失,效果较好。但我同时感到,自己所学甚少,不能灵活运用更多的名诗佳句,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民政诗路

  不久喜讯传来,部队领导送我们这群年轻干部上大学,我便考入了华中师范学院政教系。我在主课之外,选学了中国古代文学和俄罗斯文学,使文史脉络更为清晰,相关知识也获得较多充实。通过学习,我明确地认识到,中国古代诗文,是数千年灿烂文化的主要载体。正如曹丕在其典论中所强调的诗文是“经国之伟业,不朽之盛事”,现代诗人闻一多先生曾说“从西周到宋代的两千多年,中国的大部分文学史其实是一部诗史”。

  可见,祖国不仅拥有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还有灿若繁星的诗人骚客,才使中华文脉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我从他们的作品中,不但获得了瑰宝,还学到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然而,当我上大三之时,双目因工伤后遗症逐渐失明。多蒙无数同窗和战友竭诚相助,才让我振作精神,完成学业,并有幸分配来京,在内务部中国盲人训练班任教。记得那是1957年8月,从这年起直到1998年,我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度过,经历了大跃进,文革动乱,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我始终在从事残疾人教育,即使下放劳动也很少中断。1988年秋,当北京市残联建立时,我便担任了盲人协会副主席,业余写作更自觉,文字水平在求索中得到提高,能随时结合形势发展,观察和记录盲友们的生活变化,还创作了一些歌颂党和先进人物的诗篇,分别发表在《诗刊》、《北京晚报》和《挚友》等处。如:

  《好儿男》:夜班赶中班,早班超夜班。革新携手创,增产并肩完。劳赛催人进,红旗助众欢。争夸盲哑者,祖国好儿男。

  《世上什么最温暖(歌词)》:世上什么最温暖?是和煦的春光一片。世上什么最香甜?是荔枝蜜芬芳无限。啊!亲爱的党!你的关怀比春暖,你的教诲比蜜甜;你的深情厚意,时刻滋润着我们心田。

  《话改革》:彩电机前儿女欢,冰箱侧伴酒肴鲜。新楼一幢盲残住,众道欣逢改革年。

  《幸会史光柱》:佳时众友会英雄,齐庆南疆勇建功。失目依然光柱立,华灯高树耀春风。

  我如此乐于讴歌民政和残疾人事业,是因我身居民政系统工作数十年,深知这些事业既能为国分忧,又不断为民造福,鲜明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北京精神。

  老笔余晖

  90年代初,我从民政局离休。经局领导和有关诗友介绍,我加入了北京中华诗词学会,让我增添了研写古体诗词的信心,坚定了弘扬国粹的责任感,成为我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趣事。因所写诗词数量渐多,2001和2008年,在老民政局长段天顺等人的大力支持下,经众多志愿者无私协助,为我陆续出版了诗词汇编《咏光集》两册。北京诗词学会还组织了研讨会,让我适时进行了总结;精读名篇,汲取精华,通晓格律,便于仿作;先易后难,先短后长,先用新韵后用古韵;长期坚持,形成习惯,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多学、多问、多听,捕捉灵感、反复推敲,力求通畅,有新意。

  从2008年至今,我仍坚持笔耕,多数诗词发表在《挚友》、《北京老干部》、民政部《离退休干部之友》以及若干报纸上。在2014年中,习近平主席发出了弘扬国学的号召,即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括诗词文化,以巩固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全国军民闻风而动,首都积极响应,民政局掀起了学习热潮,老干处主办了文学创作培训班,组织老同志反复学习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我受益匪浅,记起了孔子所说:“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无以言。”我以上所述,只是点滴学习体会。小结之,即:万载诗文光照前,平生学作少名篇。弘扬国粹与时进,师友相携乐晚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