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力争“十二五”期间残疾人事业领先全国
◎ 市残工委秘书处
7月20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正式向社会发布。《规划》分四个部分,分别是:规划背景、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从内容上来讲,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重在解决残疾人的实际问题和满足残疾人的特殊需求上下功夫;坚持融入大局、服务大局,牢牢把握首都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总体目标,力求反映全市“十二五”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思路和新要求,着重在体现首都特色上下功夫;坚持从紧密联系实际工作的要求出发,尽可能提出可操作、可评估检查、具有约束力的目标任务,增强规划对工作的指导价值。从形式上来讲,《规划》结构框架突出体现了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主线,设置了规划发展指标,使《规划》内容更加直观、清晰。
《规划》提出率先形成更加完备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实现残疾人“生活有保障、康复有条件、在家有照料、出行无障碍”的目标。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形成比较完备、适度普惠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二是形成覆盖城乡、具有特色的残疾人服务体系;三是形成健康持续、充满活力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机制;四是形成人人关爱、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环境。
《规划》围绕残疾人的生存、发展和社会参与三方面,提出了17个具体指标。指标设置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符合全市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的要求。例如,残疾人收入增长指标、参加社会保险指标均比照全市指标设置。二是突出“十二五”时期首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指标设置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集中对残疾人社区康复、托养、学前教育、职业康复、辅助器具、社会组织发展等重点工作提出了发展要求,体现了“十二五”阶段性发展特征。三是兼顾了继承性和创新性两个方面。17个指标项目中,继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指标的有10个,根据“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创新指标的有7个。
《规划》紧紧围绕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提出四大方面的主要任务,对“十二五”时期残疾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组织建设和社会环境营造进行了全面部署。一是将残疾人福利制度定型作为首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突出特色。强调建立残疾人生活津贴、生活不能自理残疾人护理补贴、残疾儿童免费康复和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等制度,力争基于残疾人特殊需求的保障制度实现福利定型,使残疾人保障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并逐步与国际接轨。二是将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十二五”任务的重中之重。强调将残疾人特殊服务需要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合理设置专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以健全网络、建立标准、培养人才为重点,以创新服务提供模式为突破口,全面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养护照料、精神文化、无障碍、法律、信息化等方面的服务,积极培育面向残疾人及其家庭服务的社会组织,发展残疾人服务业。三是将继续营造有利于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作为“十二五”任务的重要方面。强调一方面积极巩固和转化残奥会成果,弘扬现代文明新残疾人观,建立专业助残志愿者队伍,营造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着力提升残疾人整体素质,发挥残疾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残疾人参与社会、融入社会。四是将加强残疾人基层基础工作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重要支撑。强调完善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激发基层创新活力,健全残疾人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强化残疾人工作信息化支撑,加强残疾人事业基础研究,全面提升首都残疾人工作水平。
规划是美好蓝图,要变成现实,必须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工作。第四次北京市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暨自强与助残表彰大会,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时期我市残疾人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部署了“十二五”时期全市残疾人工作任务。中国残联、市委市政府领导出席大会,对“十二五”时期首都残疾人事业寄予厚望,提出要求,广大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者要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为契机,以加快推进两个体系建设为主线,统筹兼顾,注重特性,完善制度,强化基础,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残疾人工作的首善之区,全面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创出首都残疾人工作的新优势,新局面,使北京市残疾人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