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政务公开  >  事业统计

2018年北京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文章来源: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9-07-04 【字体:


  2018年,全市各级残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和中国残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残疾人事业的决策部署,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残联成立30周年为契机,坚持首善标准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高质量完成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动24项政策落地实施,1.58亿人次刷卡享受服务,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长。

  一、康复

  康复服务覆盖全生命周期。发布全国第一本省级残疾预防工作报告,协调、督促34个部门落实残疾预防责任。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制度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0-15岁残疾儿童的康复服务体系。出台全国首个非医疗康复保障政策,16周岁以上残疾人康复可获得60%至90%补贴。落实政府实事项目,为5388名残疾人提供居家和社区康复服务,一批长年难以走出家门的残疾人健康状况得以改善,满意度达到99.37%。修订残疾人辅助器具购买补贴目录,扩充产品、提高标准、简化流程,辅具平台注册率达到83%。

  2018年,258653名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其中包括0-6岁残疾儿童1420人。得到康复服务的持证残疾人中,有视力残疾人26075名、听力残疾人18460名、言语残疾人513名、肢体残疾人153448名、智力残疾人17496名、精神残疾人27493名、多重残疾人15165名。全年共为198838残疾人提供各类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截至2018年底,有残疾人康复机构127个,其中,10个机构提供视力残疾康复服务,26个提供听力言语残疾康复服务,25个提供肢体残疾康复服务,43个提供智力残疾康复服务,20个提供精神残疾康复服务,32个提供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8个提供辅助器具服务。康复机构在岗人员3774人,其中,管理人员534人,专业技术人员2592人,其他人员648人。

  二、教育

  融合教育覆盖全年龄段。推动落实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计划,非教育类辅助性服务试点成效明显,为残疾学生高考提供便利服务。支持北京联合大学开展高等院校融合教育试点。率先编制盲文、手语网络课程,推广国家通用盲文、手语。

  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的实施,为6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对315名残疾儿童给予学前教育资助。

  共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2个,在校生287人,其中聋生198人,盲生89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3个,在校生340人,毕业生72人。有97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22名残疾人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

  三、就业

  “充分就业”取得重大突破。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残疾人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京残发﹝2018﹞26号),把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与优化营商环境统筹考虑,突出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和残疾人自主创业就业两条主线,统筹城乡残疾人就业政策待遇,加大对“三类就业困难人群”和残疾人学生的就业支持,强化职业培训和精准帮扶服务两大支撑,有力促进城乡残疾人平等充分就业。开展“岗位定制”,建立帮扶性就业基地127个,2324名残疾人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实现就业,其中智力、精神、重度肢体三类残疾人1036名,辐射带动14897人。党政机关定向招录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区两级拿出22个公务员岗位,不设工作经历、专业限制,降低身体条件、学历要求,定向招录残疾人,551名残疾人通过资格初审,458人参考。

  切实落实减税降费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京财税﹝2018﹞1271号),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上限,由上一年度本市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降低至2倍,进一步缓解部分企业缴费过高问题。

  培训盲人保健按摩人员153名、盲人医疗按摩人员119名;保健按摩机构达到434个,医疗按摩机构达到3个;24人获得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初级职务任职资格,10人获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

  四、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推动残疾人保障政策应保尽保,所有残疾人免费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为5955名残疾人购买居家服务,为10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喘息式服务,获得社会普遍赞誉。加大残疾人特殊帮扶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政策,将托养机构运营补贴范围扩大到所有年龄段残疾人。

  截至2018年底,残疾居民参加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人数90236名,42098名60岁以下参保重度残疾人中,42098名得到政府的参保扶助,享受代缴比例达到100.0%。23631名非重度残疾人享受了个人缴费资助政策。

  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稳步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达到99个,其中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85个,综合性托养服务机构14个,为1383名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117138名残疾人接受居家服务。312名托养服务管理和服务人员接受了各级各类专业培训。

  五、扶贫

  扶贫协作工作成效显著。把帮扶受援地残疾人脱贫作为光荣的政治任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分内之事,印发《关于做好东西部贫困残疾人扶贫协作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五个一批”帮扶行动,牵头统筹各区残联,分别与内蒙古、河北省残联、结对旗县密切对接,建立日常联系机制,签订帮扶框架协议,并通过专题会、联席会等方式适时调度,初步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担当、从点滴切入到全面铺开、从泛泛帮扶到精准聚焦、从分散助力到形成整体合力的转变。

  32家助残增收基地辐射1054名残疾。

  六、宣传文化体育

  多次参加外事才艺展示活动,麦秸秆画入选市政府外事礼品目录,展现风采。1944人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弘扬工匠精神。我市选手夺得全球残疾青少年IT精英挑战赛计算机操作冠军,我市运动员在国内外赛事中获得61金54银45铜,为首都增光添彩。创编主题话剧《北极光》,举办“我梦最美”第九届社区(村)残疾人艺术汇演,一批文艺骨干和原创作品受到好评。举办首都残疾人事业30年发展成就展,进一步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爱残疾人的氛围。编纂完成第一本残疾人事业地方志,填补了本市残疾人事业历史记述的空白。

  冬残奥会筹办任务扎实推进。《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市筹办工作任务书》涉及残联主责任务14项、协办任务29项,实施《北京市残联冬残奥会行动计划》。立足“找准需求、抓好监督”职能定位,把规划建设无障碍环境作为一件要事、急事、实事,牵头开展全市无障碍摸底调查,推动重大项目无障碍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北京市村庄规划导则》明确无障碍标准,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实现精准服务,“互联网+随手拍”无障碍监督平台做到随时发现、随时整改。立足中国特色、北京特点,积极推进市区两级残疾人职业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建设。立足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齐头并进,落实“3亿人上冰雪”要求,开展残疾人冰雪体验活动,组织6支冰雪运动队科学训练。由我市担任主力的国家轮椅冰壶队,在平昌冬残奥会上夺得历史首枚奖牌、首枚金牌,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截至2018年底,共有市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1个、电视手语栏目2个;地市级残疾人电视手语栏目3个。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共设立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7个。

  七、维权

  残疾人法律服务工作得到加强。2018年,深入社区村开展“庭院式”法律服务活动527场次,参与的残疾人及家属达到17200余人次。代理法律救助案件80件。为23名残疾人提供公证。为100人次提供法律手语翻译服务。开展北京市残疾人法律服务工作、心智残疾人监护调研,完成《无障碍出行手册—首都大型购物中心篇》。

  2018年,制定或修改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市级规范性文件1个。人大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3次;政协开展视察和专题调研2次。开展市级普法宣传教育活动200次,4000人参加;举办市级法律培训班30个,1678人参加。

  残疾人参政议政工作得到加强,各级残联协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提案8件,办理议案、建议、提案28件。

  无障碍建设法规、标准进一步完善。出台了1个市级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法规、政府令和规范性文件;16个区级残联系统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检查40次,无障碍培训4202人次。

  八、组织建设

  服务基层持续深入。将村级温馨家园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计划,就近就便为残疾人提供服务。残疾人需求采集和服务响应实现常态化,需求响应率达99.8%。妥善关停下属盲人保健按摩企业,实现事企分开。建立专门协会意见建议办理机制,126项意见建议按期办结。全面停发纸质残疾人证,全流程服务电子档案逐渐建立。推进业务系统整合统筹,42个市级残疾人服务事项精简至25个,7个事项纳入市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理,残疾人服务纳入“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目录,全市惠民便民地图新增1278个残疾人服务机构标注,残疾人服务事项实现“能上尽上”,残疾人“一门一网一次”办事格局加快形成。

  2018年,市区乡镇(街道)共成立残联342个,区级残联已建16个,乡镇(街道)残联已建326个;已建社区(村)残协5989个。

  市区乡镇(街道)残联工作人员1280人,乡镇(街道)、村(社区)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总计6657名。区级残联配备了残疾人干部14人。

  共建立市级及以下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85个,其中市级专门协会已建5个,区级专门协会已建80个。助残社会组织共有190个。

  九、服务设施

  截至2018年底,已竣工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8个,总建设规模95721.1平方米,总投资63880.2万元;已竣工的各级残疾人康复设施3个,总建设规模13221.4平方米,总投资8273.7万元。

  十、信息化

  2018年,北京市残联通过业务梳理、服务上网和信息融合,打通残疾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完善残疾人服务的便捷化、精准化和个性化,实现了残疾人服务管理工作创新。首次以事项的方式理清了各项残疾人服务,形成了上报市级事项清单、待完善事项清单和各委办局服务事项清单三大清单百余项服务事项列表。其中48项服务事项形成办事指南,于2018年底前在市残联网站公开。持续推进残疾人服务事项上网和优化。累计完成了残疾人证、康复、辅具、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养护照料、交通出行等8大类31项服务在线办理,实现残疾人服务事项“能上尽上”互联网。拓展残疾人网上服务渠道,加强部门间信息融合,让服务不仅上网,而且多渠道便捷可达,与首都之窗合作建设了“残疾人服务频道”,整合了十多个委办局提供的五十多项涉残服务;在政务地图增加残疾人服务资源1278个,实现了线上多渠道的服务拓展和信息融合。截至2018年底,市区两级残联开通网站15个。积极拓宽数据采集渠道,通过帮扶基地、居家社区康复开展两个服务全采集试点,累计采集各类服务数据80余万条;大力开展与其他涉残单位的数据共享工作,目前已于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地税局、市经信局、市农委等13个合作单位,共享29类230项数据,累计获取数据3.7亿条;完成市残联数据资源的梳理,共梳理核心数据2901项,初步形成数据目录,统一了数据标准。为实现“一数一源”“一源多用”奠定基础。截至2018年底,市区两级残联开通网站15个。





  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

  2019年7月4日

分享到: